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5亿元、增长8.7%;完成财政总收入954.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3.8亿元,增长11.9%和1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01元和42636元,增长9.6%和10.2%,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是共富示范扎实启动。编制出台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行动方案,全面建立上下贯通、全域一体、分类推进工作机制。市级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诸暨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新昌缩小收入差距等3项实践入选省首批试点。
二是智造强市全面发力。深入推进“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有序推进市区印染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4大印染组团建成投产,18个化工项目开工建设,袍江33家印染企业关停退出。着力推进智能制造五年提升行动,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53个,“电机产业大脑”成为全省首家上线平台。稳步推进制造业企业“长高长壮”行动,新增上市公司9家,培育“隐形冠军”企业10家、“小巨人”企业18家。全面启动开发区(园区)工业全域治理,盘活工业用地1.08万亩,新增省级小微企业园33个。纵深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100亿元以上5个。
三是创新活力有效释放。绍兴科创大走廊纳入省级战略布局,鉴湖实验室创建为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引进浙大绍兴研究院,成立全市研究院联盟。实施“名士之乡”系列重大人才工程,入选国家引才计划数量居全省第2位,“鲲鹏计划”实现零突破。
四是改革动力不断增强。构建数字化改革“152”工作体系。推广政务事项跨区域通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精心组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区域信用体系监测评价。
五是城市品质加快提升。扎实推进亚运城市行动计划。深化融杭联甬接沪。加快越城、柯桥相向融合,促进上虞“拥江西进”,推动诸暨“杭绍同城”、嵊新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二环南路等8条智慧快速路建设,建成绍兴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实施道路交通“精治工程”,深化未来社区建设,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美丽城镇“五大提升”行动。基本消除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相对薄弱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3%。
六是生态文明积极推进。系统谋划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加强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开展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加快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强化土壤、地下水、重金属等污染管控,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现全覆盖。全域推广“无废”建设。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上虞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是民生福祉切实改善。坚持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实施“就业援助”专项行动,城镇新增就业27.2万人。深化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发布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活化利用“一廊三带”文化资源。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精准落实“双减”举措。推进职教跨界融合。深化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和基层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等综合改革。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八是社会稳定持续向好。圆满完成平安护航建党百年维稳安保任务。众志成城打赢上虞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域建成“15分钟应急救援圈”。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优化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系。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支持驻绍部队建设,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得到新加强,全市老龄、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狠抓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六讲六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民主协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3件、政协提案413件。强化府院、府检联动,加大行政败诉问责力度。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三驻三服务”,打造“越阳光”政务公开品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有效遏制,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