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热点专题 > 历史专题 > 2020年两会 > 代表委员
         
        增强创新能力 提升产业质量
        ——代表委员谈化危为机实现发展目标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 日期:2020-04-30 09:28 浏览次数: 字号:[ ]

          绍兴中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光芯片、光器件、3D传感关键光器件等研发制造,在欧洲、新加坡、杭州、绍兴等地均建有研发中心。首席记者 袁 云 摄


        危中寻机前路宽

        疫情之下,全省各地第一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几乎都成为“负数下的比拼”,但在这样的情况下,绍兴GDP增速排到了全省第二,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承压、回稳、向好”的态势。传递出来的一个信号是,是危还是机,取决于我们的作为。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省里明确,今年经济增长确保领跑东部、高于全国。绍兴也按照这个目标,明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保持不变,但这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发展的节奏,再加上国际疫情下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要完成全年目标,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说:“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就是机,这是坏事变好事的辩证法。”事实上,透过此次疫情,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我们也更清楚地看到了绍兴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以及催生的产业链升级、价值链重构等重大机遇。

        优势如何再造?短板如何补齐?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有着强大的造血能力,它是国民经济、第三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它带来可观的就业和税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所以,我们要加快打造制造业强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推动绍兴由制造业大市向强市的转型。

        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练好内功。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所以,我们要努力站上“新风口”,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潮流,谋划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引进人才、加大创新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构建高端制造的产业链生态,抢占国际国内竞争制高点。

        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开拓市场。企业既要保持定力,认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又要学会多条腿走路。既要着眼于全球,不断抢占空白市场,深耕当地扎根当地,又要避免“灯下黑”,不断创新形式,把根据地发展好经营好。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释放政策红利。改革永不停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追求永不放弃,将最好的政策红包及时发放到企业和人民群众手上,才能凝聚起全社会同频共振抗击疫情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力量。

        前路已明,虽然比以前更难走,但只要一刻不停朝着目标方向赶路,我们终将抵达。经过了疫情的洗礼,绍兴将会比以往更加强大。


        市政协委员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 赵秀芳

        市人大代表 浙江盛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利明

        市政协委员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徐一鸣

        市人大代表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色彩研究中心主任 郑德均

        市政协委员 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顾群英

        市人大代表 浙江东方缘针织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朱媛娥

        坚持制造业强市不动摇

        制造业的作用正越来越凸显。今年第一季度,绍兴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幅度低于全省、全国,居全省第二,带动绍兴GDP下降幅度也好于全省、全国,居全省第二。今年两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先进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各城市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上海提出要重振“上海制造雄风”,杭州正在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绍兴要在长三角占有一席之地,也必须靠产业的高级化推动城市能级的提升。

        绍兴制造业如何“高级化”?

        “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要更快更大力度推进,要让产业加速智能化。”赵秀芳委员说,长三角不少城市包括绍兴周边城市,数字经济推进速度很快,绍兴要向他们学习。产业智能化,不只是机器换人这么简单,工业互联网要加快推广,5G基站也要更快更密布局。“新兴产业往往一出生就带着高端智能的基因,相比之下,传统产业比新兴产业更需要智能化高级化。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的绍兴,这项工作势在必行。”

        赵秀芳委员认为,搞好数字经济,不光要从制造业本身着手,还要培育发展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都需要有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将所有企业数据纳入其中,进行精准分析。“如果平台能随时随地提供科学精准的参谋,企业的生产销售就能有的放矢,提质增效的成果会更明显。”

        叶利明代表对发展制造业强市的体会尤其深刻。“第一季度,越城区皋埠街道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15.3%,这其中主要就是医疗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功劳。”

        不过,他也同时认为,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搞单兵突进,而要走集群发展的道路,打造产业链、构建生态圈,才能更有效地抵御国际国内市场的冲击。他说,“盛洋科技”第一季度总体稳定,这不单单是公司自己的努力,更在于其处在绍兴集成电路整个大产业链的链条中,上游有本地企业提供原材料,下游有本地企业提供市场,不用担心被外地外国市场卡脖子。“绍兴党委政府在不同场合提出以产业集群的方式来发展高端制造业,事实证明是非常必要、非常正确的。”

        叶利明代表说,制造业具有的强大造血功能,能增加税收和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只要制造业好,绍兴经济的基本面就会好,就能克服危机。”


        练好内功掌握核心技术

        疫情之下,企业的命运产生了分别,有的依然屹立不倒,有的渐渐“体力不支”。面对重新洗牌,企业只有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技术、产品、模式创新”“聚力提质增效,切实提高产业发展层次”……这些要求表明,通过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绍兴产业的质量,已经越来越迫切。

        “危机之中,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徐一鸣委员说,企业不可能一直依赖政府帮扶,政府帮扶也只能是暂时的,起到在关键时刻“扶一把”的作用,但不是企业发展的长远之计,企业只有自身内功深厚,才能抗住一次又一次风浪的冲击。“换一个角度来说,疫情的冲击也是一块试金石,能挺过来的企业一定是优秀的企业。”

        叶利明代表认为,这段时间企业可以围绕疫情做好公司的发展战略调整,把加大投入、引进人才、打造核心技术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来。“疫情毕竟是暂时的,市场的需求是始终存在的。只有拥有了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才会在国际国内市场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成为最后的赢家。”

        郑德均代表也有着类似的看法。“平时绍兴企业可能很少专注于创新和研发,现在正好有时间来做这件事。”作为一位花样流行色研究领域专家,他认为,绍兴纺织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早已越过了以规模取胜的时代,现在纺织品质量越来越高,但是离掌握市场主动权还有差距,创新意识和能力都还不足。“我们要引领世界潮流,而不是被世界潮流所引领,每年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花样和流行色,这都需要认真研究,创新开发。走在前面,让别人来跟随,这才是真正的世界纺织之都的样子。”

        徐一鸣委员和郑德均代表一致认为,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要追求高附加值,让自己的产品独一无二,也就是说要永葆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需要人才支撑。“疫情之下,有些企业可能会裁员,减少用工,但有远见的企业,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抓紧储备技术人才,抢抓难得的‘淡季’搞研发搞创新。”郑德均代表说,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人,这样等疫情一过,市场肯定就落在这样一批有心的企业手中。


        突破惯性开拓更大市场

        企业有订单,产品有市场,才能有一个产业一个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国内疫情相对稳定的当下,如果能保住市场并不断扩大市场,绍兴经济增长也就有了光明的前景,绍兴全年的目标任务完成,也就有了坚实的保证。

        “企业一定要跳出舒适区,突破思维惯性,不断地抢阵地、占地盘,一刻也不能松懈。”徐一鸣委员认为,这是一个企业尤其是绍兴最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应当具备的忧患意识。一直关注绍兴建筑业发展的他说,绍兴之所以成为建筑业大市,就在于绍兴的建筑企业把全国甚至是全球作为自己的市场,每年进步一点点,哪里有空白就占领哪里,深耕、扎根,一步步做大做强,有了广阔的市场,某一个地区的需求变化,就不至于影响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建筑行业的生存之道,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企业。”

        徐一鸣委员还以自己所在的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路径为例:“华汇”创立以来30年待在绍兴没有走出去,结果遇到了天花板,2007年抢滩上海,致力以上海总部为引擎接沪融杭乃至实行全国化拓展,为“华汇”打开了新天地,助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在“华汇”在全国各地100多个城市都有了业务,绍兴以外的业务占到了七成,税收全部留在了绍兴。这种结构让“华汇”在疫情冲击之下的第一季度业务增长平稳。

        朱媛娥代表也认为,虽然这次疫情对传统产业冲击较大,但是深入下去了解会发现,那些早早在市场布局上做了功课的企业,在疫情中依然有很大腾挪空间。她自己所在的浙江东方缘针织有限公司,在疫情冲击下,一方面自己培养主播和外聘流量主播结合,拓展销售渠道,一方面大力开发线下自主品牌,将核心产品以高度聚焦的方式引爆市场,增加销售。最重要的是,公司在疫情中发现了“新大陆”,那就是诸暨本地市场。

        “东方缘”以前生产的高品质丝袜、棉袜都销售到外省、外地,诸暨本地的消费者反而不容易买到。去年,公司开始布局工业旅游项目和本地疗休养基地申请,从而有机会服务于诸暨本地消费者。公司同时搭建线上针织生活馆购物平台,将线下旅游人流和本地购物人流引至线上私域流量的购物平台,这为以后自有销售渠道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我相信不少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都有‘灯下黑’的情况,这次疫情对有些企业来说,刚好是开发本土市场的绝好机会。”朱媛娥代表说。


        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

        面对疫情,必须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共克时艰。比起大企业,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政府的政策扶持就显得更为重要。疫情发生后,绍兴围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出台了大量政策。当下的关键是,如何最大程度的释放这些红利,以及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这样的红利。

        事实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推出行之有效的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进行了明确。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千方百计稳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这些政策旨在为企业减负,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这对绍兴如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有促进作用。

        对此,顾群英委员认为,关键还是要在政策兑现上进行细化。

        她以今年2月10日出台的“37条”为例说,这一政策提出了很多有力的保障性意见:加大就业招聘力度,缓缴返还社会保险费,稳定企业劳动关系,全力推进企业降本减负,降低企业要素成本,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减免缓缴企业税,减免企业房屋租金,等等。但是在具体落实上,还存在一些障碍,比如减免房租如何适用、退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等不少环节,具体如何操作还有待细化。这需要政府和法律界人士一起努力,加强协调尽快出台实施方案。“让政策红包早早落到企业和老百姓手中,就是给他们最大的信心。”

        除了及时兑现,顾群英委员认为,政策的帮扶也要精准、有效、有力。“疫情的后续影响还将持续,党委政府要抓紧时间,对接下来的疫情影响做深入调研和准确评估,及时出台政策、调整政策、兑现政策,真正让政策帮到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推动社会各界一起同频共振应对疫情。”

        郑德均代表则认为,在依法保障职工权益的同时,应通过总工会、相关行业协会的号召,引导广大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集体协商。特别是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形下,鼓励企业与员工协商一致,通过调整薪酬、轮岗轮休、待岗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在尽量不裁员少裁员的同时减轻企业负担,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虽然挑战很大,但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就一定能战胜疫情,实现发展目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