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清廉文化 > 清廉家风
        越城:踏访鲁迅故里 感悟先生民族大义与人民情怀

        发布日期:2022-02-14 信息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字号:[ ]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百余年来,他关切民族命运、担当时代使命的爱国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情怀,坚持理想、敢于斗争的战斗品格,坚守民族立场、放眼世界潮流的文化胸怀,不断激励着后人奋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

        t1.jpg

        鲁迅故里入口广场

          绍兴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故乡绍兴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位于越城区都昌坊口的鲁迅故里景区,由鲁迅故居、鲁迅祖居、鲁迅纪念馆和三味书屋等景点组成,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均在此度过,此后回乡任教等亦居于此。

        t7.jpg

        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周家新台门,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鲁迅以其儿时好友章运水(1879-1936)为原型在小说《故乡》中塑造了“闰土”的形象,据说灶间是他俩初识并且经常玩耍的地方。

        8.jpg

        鲁迅故居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关于百草园,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童年的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来园中玩耍,找寻乐趣。

        18.jpg

        鲁迅卧室

          辛亥革命前后(1910年7月至1912年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任教,这是他当年的卧室兼书房,他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鲁迅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便是在此写就。

        t3.jpg

        寿家台门(三味书屋)

          寿家台门系清代建筑,是鲁迅塾师寿镜吾家人世居之地,其中东厢房为“三味书屋”,寿镜吾在此设馆教书。“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

        17.jpg

        三味书屋内景及鲁迅座位

          鲁迅的座位最初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别的学生常出入后园,影响他学习,就要求老师更换了位置。鲁迅使用的是一张两抽屉的硬木书桌,桌面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亲手刻下的。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

        5.jpg

        “鲁迅与共产党人”专题大讲堂

          三味书屋内开设“鲁迅与共产党人”专题大讲堂,讲授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结下的深厚渊源和情谊。

        t2.jpg

        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遵照鲁迅《朝花夕拾》中记载,选栽枣树、皂荚树、桑葚、木莲藤及覆盆子等物种,再现鲁迅当年生活的环境氛围。“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大字为郭沫若所题。

        9.jpg

        鲁迅纪念馆序厅

          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座像,坐在绿植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和蔼可亲,仪态从容,更多地表现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在讲话中6次提到鲁迅先生,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像鲁迅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人民充满热爱,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t4.jpg

        鲁迅纪念馆陈列厅(局部)

          鲁迅纪念馆陈列厅造型简洁平和,朴素无华,充分体现了鲁迅精神的人文内涵。陈列厅内通过大量的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图表、模型等展品,生动地再现了鲁迅的一生,既有绍兴乡土文化对鲁迅的熏陶和早期家庭变故对鲁迅的影响,同时又有鲁迅在上海等地韧性战斗的重点,真实形象地再现了鲁迅的光辉业绩及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10.jpg

        鲁迅留学日本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他敏锐把握时代潮流,回应社会需要,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他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在日本留学时通过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目睹国人的颓丧麻木,让他决心“弃医从文”以改造国民精神,矢志不渝为民族新生、国家富强而奋斗。

        15.jpg

        绍兴府中学堂鲁迅工作室复原场景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从日本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和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任教。他教书育人,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

        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部分小说_副本.jpg

        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部分小说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他的一部部作品犹如投枪、匕首,有着犀利的批判锋芒,但在冷峻背后蕴藏着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情。

        12.jpg

        鲁迅与“左联”

          1930年3月,党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成立大会上,鲁迅当选为执行委员并作《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提出“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等鲜明观点。鲁迅特别重视青年作家的发现、扶持和培养,为帮助柔石等青年一代成长呕心沥血,不遗余力。1931年1月17日,左联五位青年作家在上海被捕,后惨遭秘密杀害,鲁迅惊闻柔石等被害,悲愤交集。为悼念“左联”五烈士,鲁迅等秘密编辑出版《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

        13.jpg

        鲁迅与共产党人

          鲁迅先生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一直肯定、理解并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深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称颂共产党是“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

        14.jpg

        鲁迅与瞿秋白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三十年代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与鲁迅建立深厚友谊。从与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等结下深厚友谊,到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在精神上志同道合,从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中国新文学作品到给红军致贺电,鲁迅先生始终与我们党“心是相通的”,是党的最忠诚、最可信任的同志和战友。

        t8.jpg

        《民族脊梁》照壁

          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自发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了一面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鲁迅先生“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提到鲁迅先生、引述鲁迅名言,充分肯定鲁迅精神。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当铭记先生遗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拥抱美好未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