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便民服务 > 防空防灾 > 人防、民防百科

         
        防空洞70年的变迁:是“地下城”,更是“地下长城”

        日期: 2020-09-04 17:18 信息来源:市人防办 (市民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城市地面日益繁华,不见阳光的地下也越来越热闹。沿着京广线北上,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乃至首都北京,每座城市都有数量不等的“地下城”,为市民提供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与地上的城区形成功能互补、上下互动。

        “地下城”与地面城区相比并不逊色,甚至不乏浓郁的现代气息。如果不是进出口标示牌的提醒,进“城”之人未必清楚它的第一身份——人防工程。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掩蔽人员和物资的设施,人们习惯称其为防空洞。一个“防”字,凸显了它是防守一方依托的工事。

         

        历史上,我军的武器装备水平长期处于劣势,积极防守成了不得已的选择。即便是在胜负已见分晓的1949年3月,进驻北京香山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驻地附近,也挖了防空洞。同北京一样,上海解放后防敌空袭也成为一件大事。1949年6月至次年5月,国民党飞机空袭上海达70余次。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安排在下午举行,也有防敌空袭的考虑。

        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英雄气概。1948年,国民党军机轰炸毛泽东所住的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炸弹把主席屋子的门窗和玻璃都震碎了。被抬进防空洞的毛泽东不改幽默之风:“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克敌制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声中,人民防空事业铿锵起步。1950年10月3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全国防空问题,中央于当日发出《关于准备人民防空工作问题》的电报,标志着新中国人民防空的创立。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全国各地掀起群众性构筑防空工事热潮,一大批人防工程相继建成,形成了纵横交错、遍布大江南北的“地下长城”。

         

        △宁波“四零一指挥工程”外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长期紧闭的人防工程大铁门随着思想的解放“咯吱吱”打开了。地上的世界翻天覆地,人防工程里面也变得别有洞天:

        功能越来越多

        由单纯的防护功能向平战结合转变,往日阴暗、潮湿的防空洞转身变成明亮、舒适的商场、旅馆、仓库、书店、健身房……一些防空洞甚至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将防空洞改造成停车场,有效缓解市民停车难题。不少老人防工作者感慨地说:以前人防工程是往里面砸钱也听不到响声的“无底洞”,一夜之间成了商家争抢的“聚宝盆”。许多地下场馆装饰得多姿多彩,但人防工程的主体结构并没有改变,消防喷淋、防化洗消、应急照明等设施的维护情况,成为人防部门的必检内容。

        体量越来越大

        “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这是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民防空法》中的一项规定。这条法规,像一双力大无比的手,把我国人防建设推上快速发展轨道。各地采用“人防工程+住宅区+商务区+地铁工程+公共服务设施”等多种模式,建起一大批地上地下综合体,提高了城市空间承载能力,缓解了城市用地紧张矛盾。我国百余座城市实现人防工程人均1平方米的目标,一些地方还实现工程竣工面积和易地建设费收缴的“双量齐增”,“地下长城”正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同步延伸。

        质量越来越好

        我国颁布多部人防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形成,科技含量和防护能力日益提高。有的人防工程获得当地科技进步奖,有的获得“鲁班奖”,还有的地方设立“洞长”,专司工程质量监管,确保防敌空袭的“钢筋铁骨”不锈蚀、不退化……

        △温州华盖山防空洞外景


        人防工程最大的变化,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防空地位的历史性提升、使命任务的多样化拓展。2016年5月,在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人民防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危、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

        一声号角启新航。在党的指引下,全国各地统筹推进人民防空建设,把人防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实现“两规合一”“多规合一”,地下资源潜力效能进一步发挥,平战结合、互相连接、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空间初步形成,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那些蜿蜒于地下的人防工程,同跨江跨海大桥、穿山过岭隧道一样,见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并以护民、惠民的双重功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来源:中国国防报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