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莲塘小学劳动“三十六技”助推“五育”落地 | ||||
|
||||
劳动教育是系统而科学的,这是属于新时代的幸福哲学。为进一步提高“双减”背景下的教育赋能,嵊州市莲塘小学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注重统整与融合,关注特色与发展,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贯通各个年级段,融合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合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五育共举。 一是建构劳动教育新体系,聚焦学生素养提升 学校在落实省编《劳动》教材常态化使用之外,还积极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三全”劳动教育体系:即面向全体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全人”劳动,涵盖日常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的“全面”劳动,关注学生小学阶段劳动技能梯度发展,形成体系的“全程”劳动。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劳动“36”技》是省编教材《劳动》的拓展和补充,它融合了学校文化特色,统整了家乡地域文化,兼顾了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真实需求,是一份个性化的劳动清单,让劳动教育渗透在每一天,每一个孩子心中,真正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劳动“生活化”。 二是开拓劳动实践新基地,丰富实践活动场域 学校积极加强劳动体验基地建设,2022年筹建了校内新型教学空间“食小厨”,配备了全新的烤箱、蒸箱、电饭煲等厨具以及各类食材,为学生开展美食制作劳动实践提供了新场域。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开发割水稻、挖莲藕、种蔬菜等劳动实践主题活动,尝试做豆腐脑、编绳结、缝纽扣等传统劳动实践,积极沟通课内课外,勾连家校社会资源,给学生搭建多元的劳动实践平台,拓宽实践活动场域,让孩子们通过劳动实践自主构建学习能力,提升劳动技能。 三是开发劳动评价新体系,提升劳动教育品质 为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劳动内驱力,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学校通过建立四“度”评价标准,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自评等方式分别从参与劳动实践的频度、参与劳动实践的质度、掌握劳动技能的广度、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表现进行评价,并将这四个维度的评价纳入到学校“五好学生”综合评价量标范畴。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全面扎实践行劳动课程标准的理念。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