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扎实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 | |
| |
按照省委决策部署,青岛市委迅速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深入思想发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配套,全面启动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 一、坚持“一个引领”,提高站位深入思想发动 青岛市委高度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全面贯彻省委改革意见,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作为全市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总引领”。一是旗帜鲜明树立“五种思维”。改革攻坚,思想先行。《实施意见》坚定把市场化、法治化、平台化、生态化、专业化“五种思维”作为全面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市场化既是改革方向,也是改革方法;法治化是改革保障;平台思维是努力把功能区打造成整合资源、对外开放、双招双引、创新创业的平台;生态思维是建设产业、政务、社会服务“三大生态体系”;专业化思维是推进功能区产业、人才、管理模式的专业化。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功能区发展中存在的体制创新优势弱化、激励机制不足、开发运营公司不强、同质化发展等突出问题,《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管理体制改革、人员管理改革、开发运营公司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考核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六大部分29项具体措施,加快功能区去行政化,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三是突出地方特色。在与省委改革意见紧密衔接的基础上,坚持自我加压,力求取得新突破。管理体制上,以“管委+公司”模式为主,“法定机构”“纯公司管理”“园区合一”模式为辅,合理选择发展模式。量化指标更加明确,税收返还、激励政策总量和结构、人员刚性淘汰等政策均进行量化。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如加大功能区的税收增量行政事业性收费返还比例,开展全链条权力同步下放,实行功能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等。 二、建立“三项机制”,加强领导提高落实效率 青岛市委严格按照顶格推进的要求,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确保改革有序有效推进。一是建立“1+4”顶格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面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等工作,组长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担任,执行组长由市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体制机制、政策指导、考核奖惩、督促检查等4个专项推进组,由相关市领导任组长,负责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具体推进工作。二是建立调查研究机制。面向全市22个功能区制发《青岛市功能区改革基本信息统计表》,全面梳理功能区四至范围、管理机构、属地关系、人员管理、财税体制、运营公司等八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为改革提供基础资料。按照问题导向,各专项工作组以召开试点功能区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功能区运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三是“试点先行”机制。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经市委研究确定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墨经济开发区作为省试点单位。为扩大改革试点的带动效应,我市自我加压,另外选取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青岛蓝谷4个功能区作为市级试点单位,其他功能区2020年全面推开。 三、制定“六个政策”,多措并举加大保障配套力度 一是制定配套政策。按照“上下协同发力”的原则,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确定,由相关部门牵头制定体制机制理顺政策、考核奖惩薪酬政策、干部人事政策、财税政策、国土规划政策、权责清单6项配套政策。其中,体制机制理顺政策、考核奖惩薪酬政策、干部人事政策已正式印发,财税政策、国土规划政策已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研究,将按程序印发。二是制定功能区改革方案。指导试点功能区制定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例如,青岛高新区将与城阳区实行产城融合,社会事务全部交由城阳区承担,不再托管街道,彻底解决高新区与城阳区社会事务职责交叉问题。青岛经开区与黄岛区实行“园区合一”体制,开发区原管辖的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转型发展区将交由运营公司开发运营等。各专项推进组按照责任分工,分别就方案内容进行了专项审核,研究提出了反馈意见。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统一印发试点功能区改革方案。三是坚持“持续发力”。根据研究确定的功能区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做好跟踪问效,就体制机制、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改革举措落实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确保将各项改革创新任务做细、做深、做实,积极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向深层次发展。 |